经典案例 • 经典案例

解读《农用地膜》国家强标新政策

发表时间:2024-05-28 11:46:07 来源:工程养护案例

  2017年12月11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简称《农用地膜》)发布暨宣贯会,标志着农膜生产和使用行业领域有了新的国家标准。据了解,新修订的《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国家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我国的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强制性国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已变成全球“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相互连通。为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提升我国的标准化水平,对于充分的发挥标准对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016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困难和挑战,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既要保持总需求力度,也要快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质量。这就需要把标准化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以标准全方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中快速地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全面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环节,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有效措施,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膜是除了种子、农药、化肥后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农膜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14年全国农膜总产量达到260万吨,覆盖面积约3.8亿亩,无论产量还是覆盖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虽然,地膜有保持温度、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特点,尤其是对旱作农业地区贫瘠的土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由于废旧农膜难收回的困境,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造成了农田土壤等资源的污染。

  近几年来,农业部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加大地膜污染治理力度,部分省份出台了地膜管理条例、回收利用条例等地方法规,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准不断提升。新修订的《农用地膜》标准的实施将提高地膜的可重复利用和可回收性,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夯实技术基础。

  本次出台的《农用地膜》国家强标,适用于以聚乙烯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可加入必要助剂用吹塑法生产的地膜,对可降解性地膜不适用。标准修订内容有:地膜的标称厚度和覆盖使用时间,地膜的最小标称厚度不小于0.010mm;外观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如气泡、杂质褶皱等;Ⅰ类地膜老化后纵向断裂标称保留率不应小于50%等,并修改了耐候性能的试验方法。同时针对标志、包装、运输、以及贮存的要求也做了部分修改,增加产品合格证内容,和“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等字样的标志;膜卷用薄膜、牛皮纸或编织袋包装;运输时要防止机械碰撞,防止日晒雨淋;贮存日期不宜超过18个月,超过贮存期,经检验合格才能销售等。

  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新标准的全面普及,指导生产企业、检验测试的机构等加快生产环节升级改造和使用环节的应用实施,加快符合新标准的地膜试产,尽快提供市场应用,为保障地膜市场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指出,接下来将通过扩大应用示范、做好监测评估、构建废膜回收体系和强化科学技术服务等方面推广使用符合新标准要求的农用地膜产品。

  目前,我国农膜市场呈现加速发展形态趋势,且应用场景范围正在慢慢地扩大,高档功能膜推广使用已成气候。在国家加大对农业支持的政策指导下,国内农膜企业不应只报着“便宜才好卖”的心态打开市场,做大做强的高端品牌农膜才是我国农膜市场所缺少的。(中国农机网)

kaiyun最新版本更新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