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农村公路“三个转变”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发表时间:2025-03-15 23:19:02 来源:病虫害防治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杨丽芳 王珊)初冬时节,广袤的襄阳大地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动画卷,一条条“四好农村公路”如同美丽的丝带,飘舞在田野村庄,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
近年来,襄阳认真贯彻落实“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四好农村公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累计建成农村公路3万公里,占普通公路总里程的91.3%,所有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实现从“重增量”到“优存量”、从“重建设”到“重养护”、从“通畅路”到“美丽路”的三大显著转变。外联内畅、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谱写了崭新篇章。
2024年,正值“四好农村路”工作首次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襄阳积极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宝贵经验,致力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30041.43公里,位居全省第三;全市78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达100%,2375个行政村中,通双车道1704个,占71.75%。
近几年来,虽然农村公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与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需要相比,仍存在短板。为此,襄阳制定《快速推进农村公路补短板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3-5年实施 4755公里建设项目,通过大力实施“提档升级、路网连通、路面改善”三大工程,盘活存量、优化布局、削除梗阻,实现重增量向优存量的升级,使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无缝衔接,畅通乡村“毛细血管”。
2024年11月,随着宜城市郑集至346国道这条8公里长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完工,上千户村民及沿线农产品养殖企业受益。宜城市郑集镇汤家湾村村民汤自力感慨道:“以前路窄且破损,出行不便,如今路修好了,风雨无阻,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村支书王勇也表示,道路扩宽后,村民出行便捷,企业运输高效,与城区的通行时间大幅缩短。
郑集镇这条农村道路的改建升级,得益于2024年全市农村公路补短板建设的实施。同样被纳入其中的,还有谷城五山黄山垭至房县沙河公路。扩建打通了与周边市县道路的联通,构建了农村“内联外畅”的交通运输通道,为乡村旅游、产业资源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交通“硬支撑”。
谷城县五山镇黄山垭村支书姚家啟说:“公路提档升级联通后,不光方便了两地老百姓出行,来我们村中班河游玩的人也多了,村里的农家乐由年初的2家增加到现在的8家,也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
谷城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副主任闻勇表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极大改善了谷城至周边地区的通行能力,方便了两地老百姓的出行,促进了沿途村庄的经济和旅游发展。同时,畅通了谷城与十堰房县、神农架林区的联系,对于谷城嵌入“襄十随神”发展的策略,加快区域融合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农村公路建好不易,管理养护好更难。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襄阳建养并重,推进养护创新,实现从建设为主到养建并重的深度转型。
近年来,全市围绕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创新,克难攻坚,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全方面提升。全市四级“路长”落实率达100%;实施养护路况检测率达80%,优良中等率达80%以上;实施次差等路段养护工程率达100%,养护工程实施率不低于5%;实施村道安防工程400公里;实施美丽农村路建设300公里;建成标准养护站县道(区域性)10个、村级20个;南漳全国农村公路养护改革试点全面完成;谷城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试点成功。
全市积极地推进南漳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南漳县武安镇向家湾村在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上,通过镇委、政府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村“两委”成立养护办公室和村级“养护道班”,推行镇、村两级“路长制”,落实两级管理养护责任制和养护人员,并从公益岗位、财政补偿、村级自筹三个方面,落实养护人员待遇,实现公路管养常态化、规范化。
交通部门强化考核培训,养护经费与管理养护挂钩,奖优罚劣。向家湾村因养护成效显著,获得最高养护经费拨付,成为南漳首批命名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示范路”。
保康县尧治河村,1996年由村集体出资50万元,组建三福公司(扶贫、服务、福利),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全村公路的养护。2021年,根据上级政策,全村依托三福公司,成立标准化农村养护站,干出了全市“第一”。该村整合上级资金,实行分段承包,养护站共配备员工12名,每名养护工每公里养护工资5000-6000元不等。尧治河村书记孙开林说:“公路是全村的生命线。任何一个时间里不可以忽视公路管养。没有条件,自己要想办法。有政策,我们更要全力以赴!”
行在襄阳,美如画卷的“四好农村路”蜿蜒盘旋,串起青山绿水,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引领乡村振兴的富美廊道。
襄阳坚持示范引领,在绿化美化、文化融入等方面下功夫,扮靓路域环境,持之以恒开展示范创建,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7个、省级示范乡镇23个,实现7个县(市、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品牌全覆盖。
同时,襄阳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全力打造“美丽农村路”,农村公路实现华丽蜕变;连续3年开展“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评出30条独具特色的最美农村路,优选推荐4条线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其中,宜城金罗线、南漳隆七路入选月度前十名,并将角逐年度总决赛,目前老河口梨花湖旅游公路也正在参评网上展评。
2024年8月,省厅联合楚天交广对南漳县“革命老区振兴路”花朝线进行了“非凡十年路”专题采访,参观了花朝线沿线交通驿站、农家电商、乡村乐、茶业基地等,宣传10年来襄阳市在农村公路高水平发展的成果,使乡村振兴从一张蓝图规划,变成群众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增强农村群众发展产业的内在动力。
南漳花(庄)朝(阳)线年度襄阳“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不仅路域环境靓丽,更叩开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大门。投资2.81亿元的肖堰镇花庄村的湖北印象老家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喜介绍,这个暑期游客络绎不绝,自驾游、帐篷游、探险游火爆,花朝线成为农旅、路旅融合的典范。
近年来,南漳先后打造了集“交通、观赏、游憩”为一体的40多条网红旅游公路,串起全县8条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体验快进慢游的乐趣。
谷城县醉美樱花旅游路曾获评2022年度襄阳“十大最美农村路”。全长30公里的这条路,利用老君山、柜门关等地形地貌,将旅游公路与沿线山水风景、乡村风情融合。2024年8月,谷城协调多方筹资修建2.5公里的“樱花谷森林游步道”,步道蜿蜒山间,轻风拂面,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鼓励帮扶村民和有志之士回村创业,“九堰一居”建成4栋依山而宿、傍水而憩的民宿,乡村时光音乐节让游客远离喧嚣,揽清风入怀,拥山野而眠。
为赋予群众更多话语权,激发内生动力,襄阳通过集体劳动、资金捐赠、智慧贡献等方式,形成协同共建农村公路的新风尚,并制定《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共同缔造活动实施方案》,将“情系‘四好农村路’‘共同缔造’结硕果”主题创建纳入年度行业考核体系,通过南漳向家湾村试点,示范引领,逐步推开。
襄城区卧龙镇隆中人家老板张念华说:“路修好了,特色产业也搞起来了,公路驿站、休息亭、红色文化走廊等配套设施也健全了,我的农家乐生意火爆,如今老百姓不出村都能挣钱了。”
近年来,襄阳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逐渐完备农村公路配套设施,提升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先后建设并投入运营农村公路驿站124个,投入资金9072.9万元。多地农村公路特色驿站以独特的魅力和多功能性,成为游客打卡地。
全市新建的5000公里美丽农村路,让襄阳这座千年古城魅力四射,以“心氧氧到南漳”“山水游到保康”“赏桃花到枣阳”“看梨花到河口”为代表的23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已走向全国。